在2018由張詠家老師 參加34th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mposium(ISS)
很謝謝張老師在 youtube 分享『國際坐姿擺位研討會』經驗分享
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eb-zw7NIs
讓我更清楚明瞭有正確的擺位 助於面對腦性麻痺的雙胞胎孩子的生活照顧~
在知道家裡有腦麻兒 從早期療育開始醫院裡的醫師 轉介到復健部門
在復健中...治療師告訴不只一次我們(家長們)
:「要常常拉筋、復健、避免骨頭關節變形」
到了學齡階段,孩子進入學校,我們仍然不敢懈怠的努力 往返於學校課業與復健中
為了預防肌肉骨骼系統併發症,仍然積極復健治療方式
就是深深怕..........在青春成長期、肌肉骨骼體態快速的成長
在歲月默默的流逝中,來不及的.............就發生青少年常見的脊椎側彎或變形
長年的心力、時間就咻咻.......給追到看不見呀...
在這一篇『國際坐姿擺位研討會』經驗分享中
老師很明確的就開宗明義地說明『姿勢』的重要性
並分別以『24小時擺位』===>>『坐姿擺位』『躺姿擺位』『站姿擺位』(其他...)
以專業治療角度說明 腦麻與肌肉萎縮個案『姿勢』因果關係
在成長期與成熟期仍然必須對於「脊椎側彎」這位敵人,絕不可輕忽
所以必須是24小時,專心對付之
對於這一段影片,身為家長的我更有戚戚焉
腦麻雙胞胎因為腦傷程度不同 肢體影響亦不同
早期療育的介入,讓雙胞胎有良性發展.😱😱😱
然而....【W坐姿】是容易導致「髖關節」脫臼的潛在因素之一
我的雙胞胎都經過「髖關節」重置手術
術後的復健更是一大挑戰.........因為需要重頭學習「正確姿勢」
所以....適度利用輔具介入 讓身體肌肉 以正常方式出力 把身體張力擺好是很重要的
這麼一來....
在日常活動中,至少『坐得好』 身體基本上不會因為肌肉張力 收緊和縮短不協調 容易疲累
當年...長期使用康揚輪椅KM-CP33 真的幫了很大的忙
在兒子身上擺(敗)了那麼多輔具 其實都是
讓兒子在因應他在學校生活與回家的繁重課業 可以不容易誘發不對稱張力出現
(康揚輪椅KM-CP33)
還有....因應成長的幾乎每半年的輔具複檢
再比對骨科的X-ray 就能知道是否擺的「比較正」
需要專業的輔具評估治療師、廠商來調整輔具角度、寬度、長度
再來.......不論孩子是否有口語能力,在他們不舒服的時候
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是﹝哭﹞
尤其在孩子累了、倦了....想睡的時候 最明顯......
試想.....有張力的孩子們在最想睡覺的時候,肌肉應當是最放鬆的....
倘若睡的不舒服、不安穩.. 必然「事出有因」
多數是因為姿勢不佳、同一塊肌群 一直用力...久了...無法放鬆
正常人在同一姿勢久了都會痠麻 會想要更換姿勢
而這些孩子們一定也沒辦法如常人般有力氣 可以變更姿勢呀~
(有高張力異常,卻不等於有「力氣」變換姿勢 因為屈肌與伸肌不協同)
所以........尤其在孩子睡眠佔一天1/3期間中
把擺位搞定 讓他們好好睡覺、好好把肌肉都給休息
相信在第二天心情也會覺得愉悅,進而肌肉張力也會比較柔軟 正常些
最後....兒子因為髖關節脫臼很大的成因之一是沒有作「站立訓練」
無法容忍再次手術可能 我們盡可能的讓孩子作「站立訓練」
把骨骼承重 預防骨質密度流失...做足它
(已另闢一篇文章)
經驗談~~腦麻兒下肢需承重的<站立架>
這一切一切 都契合了詠家老師 ISS的經驗分享
雖然.........孩子長大了 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但他們是否可以是「生活實踐者」??..是否倦了、不想再復健了...??
但我知道...自己每天盡可能得幫他們擺位
至少4小時以上(睡姿) 6小時(坐姿) 1 小時(站姿) 儘量被動復健去實踐
總比..一週只去一次40分鐘治療室找老師復健 的然後...........呢??
更主動把復健融入生活中 也不用花力氣去對抗、或是拉筋
只要擺好、適配好
幾乎是事半功倍了些~~
所以....要繼續加油 衝呀~
謝謝莊頌音物理治療師、張詠家物理治療師諮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eb-zw7NIs&fbclid=IwAR0N_huKy4XQca4Oye0GPt26wWifbcejk34k_zB1p6IcgLtrIo3Wo0emV9U&feature=youtu.b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