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從小就沒辦法行走
連站立也沒有 只能坐輪椅
在復健需要練站立 他常常在這個時候哭鬧給阿嬤看 抓住阿嬤疼孫心態
博取免站立訓練 (因為⋯站的不勤快 因此沒多少就脫臼開刀去了)
到了學齡階段
坐在特製輪椅上 常常會有同學幫忙推移 跑班換教室或是校外教學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因為兒子唸的是普通班+資源班,在學期初『IEP』會議上我們依孩子 的學習狀況作一些調整
將班級的體育課時間作一些不同規畫 (適應體育)
例如:
- 利用站立練習–>站於班級旁邊跟著體育老師一塊當躲避球、籃球裁判
- 利用彈性繃帶纏握羽毛球拍 把小球放在絲襪上,垂吊練習舉手用球拍擊球
- 或是夏天時 跟著班上一塊上游泳課
- 拔河比賽當啦啦隊…..
- 操場上同學跑步 可以練習開電輪
其實每個孩子受教權,肢障的孩子也是一樣的
別因為肢障,這個障別就被受限,有些只能默默的站在一看著同學們上體育課
但是…要知道~~即便是體育課,也是一種學習…………
學習團體合作、團隊協調、學習運動場上各項運動比賽規則
其實在學校課程中體育課也有筆試….考卷的題目就是比賽規則
(這也是一種學習呀)
因為如此…兒子也是男生呀~
除了利用不同場域作適應體育
也因為喜歡體育,愛上了看體育頻道的節目
舉凡:棒球(中華職棒、美日職棒、少棒、青少棒、青棒)、籃球(SBL、NBA、HBL、……)
都如數家珍、對每一位球員名字、防守位置、球隊戰略、球賽日期、戰績排序、規則…健談的朗朗上口
我有時覺得欣慰…….
兒子雖然肢體受限,不能「親自下場去運動」,但是他十分熱愛體育活動
甚至在小學時期,學校體育班遴選選手時
他也自告奮勇得跟老師說:『我也要參加徵選』
老師提問你怎麼想參加遴選呢??
兒子:『雖然我不能打籃球、棒球,但我可以當球評呀。當球評要會分析、還要會懂比賽規則…這很重要ㄟ!!』
(當年網路資訊還不發達,還是web1.0時代)
所以很多資訊要背下來(為何要背下來呢??)
因為兒子的肢體功能有些受限
幾乎沒有手功能…….
沒辦法握筆寫字
眼睛也開過斜視刀 +遠視800度
所有的每個科目學習……國語拼音、認字、數學加法、減法、九九乘法(2位數*2位數)、除法都是心算
英語字母、英語句子、自然、社會….
連同體育都是===>>耳朵聽、努力看、再背下來…..
我並不是強調兒子有多聰明
而是一個態度,當他有想學習時……….. 這才是key point
即便是非常喜歡的體育課 卻不能參與體能活動…….so sad….
應該要想………怎麼去克服肢體上的限制呀??
上體育課……並不是要「親身」上場才算體育課
轉個念想用不同方式呈現,這也是適應體育呀~~
一如我們只能坐在球場邊吶喊加油,無法下場比賽般
要能看得懂比賽的箇中門道 這也是一門體育課
別拘泥在形式體育課吧~~
別用肢體不便當理由…..
別再站在樹下乘涼 或隔離復健
跟同學一起開心參與
開心玩體育課最重要
謝謝賀葳物理治療師諮詢
.==================================================
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是指為『每一位』身心障礙且具有特殊教育或相關服務需求之學生所擬定的教育計畫
不論該位學生是安置於普通班、特教班、資源班或特殊學校等
其目的為確保每一位身心障礙學生皆能接受適性教育。
國內特教法第28條亦明文規定各教育階段學校應以團隊合作之方式為身心障礙學生擬訂個別化教育計畫。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九條清楚說明並規範
個別化教育計畫,其是指運用團隊合作之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個別特性所訂定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畫
前條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學校應於新生及轉學生入學後一個月內訂定;其餘在學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畫,應於開學前訂定。
前項計畫,每學期應至少檢討一次。
資料摘自「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偉大的母親舜英,已成為特教專家!最讓人佩服的是: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樂觀奮鬥的心態,不但造福兒子,更成長了自己,模範母親!了不起!
謝謝您鼓勵
但......孩子若能懂 我們要讓他們學習如何獨立 並學習解決問題,這才是重要的一刻